廚餘,就是丟棄了的食物。農夫辛苦耕作、飼養出來的食物,到底有多少會被人吃進肚皮,化為營養或脂肪,完成食物的偉大使命 呢 ?答案可能只有一半。
在英美兩國,店鋪售賣的食物多達四分一直接進了 垃圾桶,排頭位的是沙律。香港,在這方面,足以超英趕美。
香港人丟棄得最多的「 垃圾」 不是碩大無比的鋼筋水泥,而是濕濕碎碎的廚餘,佔都市固體廢物量 ( 家居及工商廢物 ) 的三分一 , 足以在幾年內迅速填滿堆填區。
「廚餘」這個字眼,從字面上看,會很自然與廚房的食物垃圾拉上關係,就如菜頭菜尾。但實際上,廚餘除了在廚房「出沒」外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無所不在:家居的冷飯菜汁、餐廳顧客吃剩的「碟頭飯」、超級市場的過期食品、食品生產商製造豆漿後留下的豆渣、酒店自助餐剩餘的炒粉麵飯、飲宴中淪為配角的湯水……甚至連我們吃雞腿、雞翼時啃不下去的雞骨,還有吃生果時削去的皮也算是廚餘。
「可避免的廚餘」:尚可食用卻被丟棄的食物 (如麵包、蘋果、肉等)
「或可避免的廚餘」:只有部份人選擇食用的食物 (如麵包皮、薯仔皮等)
「不可避免的廚餘」:不適合食用的食物 (如骨頭、蛋殼、菠蘿皮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