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餘變魚糧

 

 
 

作者: 「惜飲惜食培訓計劃」參加者龔偉明

香港的廚餘問題十分普遍,無論是在酒店, 酒樓, 快餐店,以至是中小學的課室裏,都不難發現吃剩了的飯?的?跡。其實這些廚餘如果被送到堆填區,對環境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。它們會產生污水,使地下水受到污染, 鄰近的土壤和生態受到破壞, 并會產生堆填沼氣。。它是一種溫室氣體,可引致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二十倍。還有臭味,堆填區空間不足等問題要解決。所以, 為廚餘尋找新出路是必要的。在是次活動中,參加者可以親身嘗試一個比較新的方式去處理廚餘---化成魚糧,狗糧,雞糧和豬糧。
 

 

根據回收廠負責人黃先生的介紹 , 廚餘變魚糧的過程需時約六小時 , 包括了分類 , 加壓渣出水分 , 加熱脫水 , 烘乾 , 過濾 , 磨粉 , 混料調配和 風乾等 。可回收的食物有粉 , 麵 , 飯 , 豬 , 牛 , 雞 , 魚 , 蔬果 , 麵包 ; 而不可回收的物品有發泡膠盒 , 金屬罐和餐具等 。

   
 

黃先生透露 , 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十分重要 。回收廠現在使用的機器已經有逾四十年歷史了 , 維修的成本十分高昂 。若因 廚餘回收量不足而引致 機器被長期閒置 , 會提高機器的損壞率 。現時回收廠每日的平均回收量不足十噸 , 而它現時最高回收量約五十噸 , 可見它還有很大的回收能力可用 。若果政府可以帶頭減少和回收 廚餘 , 配合土地優惠和低息機器貨款 , 應可鼓勵有心人投資這個行 業 。

   
 

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用雙手把 ” 新鮮 ” 的廚餘分類時 , 我所見到的 ” 壯觀 ” 場面和嗅到的 ” 醒神 ” 氣味 。我見到有不少 麵包皮 , 炒粉 麵飯 , 原塊雞扒 , 豬扒 , 感覺是 : 香港人也許比許多別的地方的人幸福得多了 , 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食物 。

   
 

另外 , 做好源頭分類是重要的 , 因為這可減省最消耗人力的工序 , 提升製造魚糧的效率 , 降低成本。

   
 

當我見到一包包的魚糧製成品時 , 我不得不驚歎黃先生的環保觸覺比很多政府官員還要銳利 , 同時也為這門在香港碩果謹存的業能不能發展下去而概歎. 希望有關當局可而馬上行動吧!

 

 



   
   
分享區
 
 
 
 
 
 
  Copyright (c) Friends of the Earth (HK) | Disclaimer, Personal Data (Privacy) Ordina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