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期去超市購買食品,已經成為美國人,甚至各地城市的生活習慣。超市經營方法所產生的廢物,亦與傳統菜街市和雜物店,大為不同。 超市市場策略第一條,就是貨架上一定要堆滿商品,七零八落的空位,會令顧客覺得都是別人挑剩的,購物意慾大減。貨架堆滿了,接著是利用不同的擺放位置,暗暗控制顧客的選擇: 利潤較大的商品,放右邊,因為大多數人習慣用右手,相對歡拿右邊的東西;放在與顧客眼睛視線平行位置的商品,市場學專家說可以增加70%銷量,是銷售最佳位置,第二是齊腰的地方,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,這些位置都會用來擺放利潤較高的商品。 還有,把生活的必需品如米、雞蛋、乾糧放在超市較裡面的貨架,零食等不是必選品,放在入口的位置……等等等等。 超市要維持「豐盛」形像,貨架常滿,一定有要「多餘」的商品,這就註定有商品賣不掉,這不是家居丟一兩顆生果,而是像工業廢料一樣,大量地倒掉。 周經理在九龍區某大超市工作,坦認每天都會丟掉食物:「一般丟掉幾百元,多的時候就幾千元,多少是視乎食物到期和銷售的情況。」他覺得比起超市每天以萬計的營業額,並不算什麼。 但想想幾百元的麵包,已經可以塞滿整個垃圾桶! 超市的利潤付得起這些成本,但這些最終淪為垃圾的商品,垃圾費卻由全港納稅人一起埋單。 |